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贯彻落实学校“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工作部署,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8月15日至8月20日,welcome皇冠地址师生到广东、广西等地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学院党委书记朱荆萨,副院长陈鑫,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向东,团委书记黄兰华与博士生代表深入企业了解用人需求与现代运作模式,拓展就业渠道,搭建合作桥梁。
8月15日上午,朱荆萨一行首先来到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参观美的发展史展厅与美的智能家居展厅。随后,与美的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徐俊男、封业刚以及朱显宇、祝双等校友进行了座谈交流。座谈会上,徐俊男经理首先介绍了地大校友在岗情况、美的校招计划与以及校企合作的现有模式,与会校友也详细介绍了自己在美的的发展情况和工作感受。之后,双方围绕企业需求、人才定位、合作模式与校企责任展开深入交流。朱荆萨表示,本次访企拓岗重在提高就业质量,希望今后能与企业在科学研究、就业招聘等方面进行更深一步的交流合作。
8月15日下午,学院师生到科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达”)参观交流,公司副总经理隋旭东、董事长助理严展鹏、人力资源部经理夏利利等人陪同调研。在隋旭东的带领下,首先参观了科达制造总部展厅,听取了科达在陶瓷、金属、墙材机械以及新能源行业的布局。历经31年的创新发展,科达成长为我国乃至世界陶瓷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随后,双方在座谈会上深入讨论了如何做到优势互补、资源互通、人员互动、成果互惠的问题,并在合作推动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方面达成共识。
8月16日上午,学院师生前往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事特”)参观交流,易事特集团创始人何思模教授,党总支书记鄢银科、人资行政总监白秋刚等人参与交流座谈。何思模教授首先介绍了易事特集团持续深耕产业数字化和智慧能源两大领域,主营储能、电桩与钠电三大战略板块业务,鄢银科书记讲述了国资入企后的五大赋能方式。随后,学院教师就当前校企合作的痛点与易事特各位领导展开了充分交流,深入探讨了如何向企业输送高端人才的问题。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后续将开展进一步的交流合作,共同为科技自立自强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而努力。随后,学院师生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易事特的生产车间。
8月16日下午,学院师生前往Xbotpark机器人东莞松山湖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参观交流,基地主任杨溪、运营副主任郭德参与交流座谈。杨溪首先介绍了Xbotpark的共享工厂,为创业者提供机器人样机生产的设备;带领参观了Xbotpark展厅,Xbotpark由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领衔,通过连结内地、香港及全球高校、研究所、企业、上下游供应商等资源,充分理解创业者需求,通过打造完整机器人及智能硬件生态体系,使被投团队和企业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现已成功孵化出“大疆”“固高”等行业龙头企业)。随后,学院教师与Xbotpark老师就校企资源深度对接、创新创业高水平人才培养展开了充分交流,深入探讨了Xbotpark之所以能孵化出一系列硬科技、独角兽公司的创业密码。最后,双方达成共识,Xbotpark模式可以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试点模式,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8月17日上午,学院师生前往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瑞”)参观交流,迈瑞人力资源经理刘伟、校友刘卓群、张鼎等参与交流座谈。首先,学院师生在迈瑞展厅近距离了解生命科技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构建现代医院信息化、智慧化的生态体系。随后,迈瑞人力资源经理刘伟介绍了招聘情况,刘卓群校友和张鼎校友也分别分享了在入职以后在迈瑞的工作感受,进一步感触到科技自强、精益求精的价值观念。学院教师与迈瑞领导重点讨论了工程硕博联合培养、项目制培养等校企合作方式,重点讨论了知识产权归属、核心技术保密等问题。在迈瑞武汉研究院马上投入使用之际,双方也进一步达成共识,未来开展更深入更紧密的交流合作。
8月17日下午,学院师生前往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兰明海”)参观交流,德兰明海的人力资源总监向志红等人参加交流座谈。首先,学院师生参观了德兰明海的实验室,德兰明海是储能技术的先行者,是专注于用户侧光伏储能解决方案及储能产品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随后,向总介绍了德兰明海三大应用场景:家庭储能、便携储能和小型商用储能。学院教师与德兰明海相关工作人员重点讨论了校企深度合作的形式,达成设立专项奖学金等初步意向。
8月18日-20日,皇冠陈鑫教授、胡文凯教授和万雄波教授一行还分别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中国铝业集团广西分公司走访交流,谋求更多、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为推动学院和企业的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携手并进。
此次“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是皇冠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具体实践,也是促进我院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有效举措。今后,学院将与各单位保持密切交流,深入探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路径,深入巩固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通讯员 黄兰华、郭琳炜、毕乐宇)